<攝影師之眼 The photographer's EYE> 攝影入門推薦書・適合想學攝影的入門同學

by Viannie

作者:麥可・弗里曼
適合
攝影愛好者 →「玩相機」到「攝影」
攝影工作者 → 欲解讀觀看者心理,傳達深層理念
設計工作者 → 選圖及裁圖,設計與選擇影像
一般人 → 想讀懂攝影,認識攝影的專業知識
推薦(滿分五分)

攝影師之眼必讀的理由

如果你覺得自己以往看照片都是「憑感覺」,或是看不懂照片想傳達的意思,
想要有一天能夠讀懂攝影的藝術,想要看懂攝影師透過每一片景想傳達的思緒,
那這本書將會成為你的年度必讀書籍之一。

本書簡單來說,就是含金量高的攝影教科書。
裡面涵蓋了許多對於攝影來說重要的知識,如:視框、設計、構圖、色彩運用…
知道這些後,對於日後在攝影實務上的操作可以有更多可依循的資訊。
在拍攝的當下,可以更瞭解脈絡,讓自己拍照的過程不是憑經驗或感覺,
而是更多說得出來的知識。

可陪伴你成長

過去我自己對於拍照很依賴自己的美感,覺得漂亮的地方就多拍,不喜歡的就不拍,
優點是我能依自己的感覺,拍出還算喜歡的畫面,
但最大的缺點是:我無法真正讀懂他人的照片。

如同品嚐世界名畫,欣賞一幅作品,需要知道那幅作品的背景、時空、國家,
若是沒有這些先備知識,那些名畫可能會產生距離感,令人難以接近,
並且無法在細節上凸顯出畫家的才幹。

看完這本書後,能讓自己與攝影的距離拉近,各樣的細節與拍攝手法從腦中冒了出來,
可以逐漸讀懂藏在作品之中的摩斯密碼。
當你開始具備攝影的視角、構圖、色彩等能力,並在按下快門前,先構好圖、等待畫面。
那也就表示你開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開始會去努力做到自己理想的方向。

這就是本書神奇的地方,以簡單的方式,傳達重要且複雜的攝影概念。
讓你學習的不是只有技術,而是最基本且影響深遠的攝影概念,
除此之外也在最後教導實際進行拍攝的樣子,該如何預測、等待。
雖然書有點厚,但讀完後,就如同上了一堂扎實的攝影課。

攝影的基本原則

「這和學習語言很相似,把視框當作內文脈絡或背景,設計基本原則便是文法,圖形元素是字彙,攝影過程是造句—攝影中這些型態的組合方式,便決定出他的特色。」

視框

學習攝影好似學習寫文章,好的文章要有起承轉合和脈絡,透過教導「視框」,讓你在剛拿起相機時,知道第一步要先找到構圖的框架、要將主體擺在畫面中的哪個地方、如何分割畫面,不同地方帶來不同感覺,擺放位置和面對的方向需要取得平衡。

設計原則

文章有架構後,就要開始建構文字,文章是由一個一個文字組成,縱然有吸引人的圖形元素,但若缺乏選用,也無法創造出丹青妙筆的文章。
所以排列元素的方法是重要的,也就是設計的原則。

「重要性權重」影響人們在觀看畫面時,注意力選擇擺放的地方。
人臉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,再來是文字,最後是會訴諸情緒的主體。
知道了哪些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,就能在編排上開始設計如何擺放與選取元素,最能吸引人的目光,表達自己想說的話。

除此之外,對比、透視、動態張力、色彩,都是能用來傳遞資訊的管道,
最後還探討到觀看的趣味性,那些衝擊、違反平衡的畫面,通常能吸引到需多人的眼球,
要如何在衝擊中取得平衡,那就是藝術了。

意圖

學會了文章脈絡,寫句子,最後是要學習將文字組成說故事的文章。
當你拿到相機,在多樣、雜亂的元素中,要如何捨取、調整參數、設計視框、構圖,
就會是攝影最好玩的地方了。

「要記得最初的目的,還有什麼樣的結果才能滿足你,只要心中有意圖,總是會對設計有所幫助。」
即使在面對變化多端的場景,仍然要對畫面有所想法。

要成為攝影師,除了要走的比時間還慢,還要成為有主見、有想法的人,
對自己的畫面有想法,才會知道什麼是需要,什麼是不需要的,
即使毫無想法,仍能在反覆思索中有所收穫。

閱後體悟

想要學習攝影,要先把自己的雙眼變成相機,
學習攝影如同學習生活,學習如何放慢腳步,走的比時間還慢,學習欣賞周遭的美,
學習接納自己的極限與不完美,並在不間斷地嘗試中,找到最美的畫面。

購書資訊

● 一般書店、網路商店皆可購入

● 透過以下連結直接在蝦皮購買

https://shope.ee/ZyHS9U6y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