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肯亞之旅的第五天。
是正式進行這趟旅程主要任務的第一天-清沙蚤。
與異世界持續對話
今天是正式執行清沙蚤任務的第一天。
什麼是沙蚤?
沙蚤是一種世界上最小的跳蚤,平時住在沙土中,以溫血宿主的血液為食,此時若人赤腳碰觸到沙土中,那母沙蚤就會鑽到腳的表皮中產卵孵蛋,此時人的表皮會呈現許多的洞,傷口周圍也會長繭,嚴重的話外觀其實有點可怕。
不過杜絕這個寄生蟲子的方法也很簡單,就是「穿鞋」。
方法不難,但這在肯亞的偏鄉地區是有難度的,當地的人習慣赤腳走路,且往往沒有多餘的餘裕買鞋穿。
舊鞋救命存在意義就在這裡彰顯出來了。
在台灣,一個人往往有兩雙以上的鞋子,而被丟棄但還能穿的鞋子是可想而知的多,這些鞋子在台灣的人們看來是不需要的物品,但在kitale的人們眼中,是保護他們的救命鞋。
不要小看一雙鞋的功效,當人們透過穿鞋阻隔寄生沙蚤,腳就不會因醫療資源不足而潰爛,
進而能繼續走路,有健康的腳走路,進而提高了生活品質,也讓生活有更多奔跑的機會。
此趟旅行,我們就是來協助和體驗幫助村莊的人們都有一雙鞋子穿,說是協助,更多的是自我突破。
這個任務分四層工
第一層:剪腳指甲
我們需要幫忙他們把過長的腳指甲剪掉,在過程中若發現傷口,則需要請護理師來幫忙先處理傷口。
處理傷口的方法,就是將已經長繭的部分,用刀片割下。
這個第一層的過程,其實是整過流程中最艱辛的部分,有些人的傷口已經受傷的很嚴重,也沒有完整的指甲,被剪的人哭得很用力,剪的人實在也不知道該不該剪,不過就在這過程中,我們也找到了技巧跟方法。
第二層:洗腳
傷口處理完後,我們要幫他們把腳洗乾淨。因為他們長期赤腳走路,有些腳會有厚厚的繭,所以有時會需要出動刷子,幫他們刷乾淨。
第三層:擦凡士林
洗完腳擦乾後,我們會幫他們塗上厚厚的凡士林,讓那些傷口可以杜絕髒東西,讓傷口可以有乾淨的環境養傷。
第四層:穿鞋
接下來我們會幫忙他們選擇適合的鞋子,不過畢竟是捐贈的鞋子,有時也會有不合腳的情形,但有總比沒有好,至少他們的腳是安全的。
而其實這個流程中,還有第五層:衛教
衛教是非常重要,卻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。這裡的村民很少有鞋穿,所以當他們收到鞋子的時候,有些人會不捨得穿,就像我們剛買新鞋時,會捨不得將它弄髒一樣,因為捨不得,所以乾脆不穿,但這不是我們樂見的結果。
所以在這一切服務後的衛教,是非常重要的,同時也要教導他們傷口保養,並且提醒他們記得穿鞋!
舊鞋救命做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:給他們魚,不如給他們魚桿。
這也是「教育」的重要性。
肯亞的教育
在這一切後,我們搭上了回家的車。
這也開啟了我與Jane更多的交談。
Jane是當地的工作人員,這幾天負責陪伴我們,成為我們在這陌生國度的嚮導。
「在肯亞有多少人可以讀大學?」我問Jane。
『50%』Jane回答道。這個數字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
「讀書的學生大多是中產階級出生的嗎?」
『不,大部分的父母會努力讓孩子讀書,家中務農的父母也會盡力地讓孩子上學』
在我以前的想像中,肯亞是較為貧窮的國家,父母可能會因為沒多餘的錢,而希望小孩能立即幫助家裡,不要繼續讀書。
但藉由Jane我才知道,原來這裡的父母明白教育是可以翻轉孩子的未來。
我以為他們會為了生計而放棄讀書,但原來學習的重要性,在我們心裡是一樣的。
後來繼續跟她聊天
「在台灣我們一般是6年的小學,3年國中、3年高中、4年大學,那你們呢。」我如此問道。
『在這裡是讀8年的小學,4年的high school,休息1年後,再讀4年的大學,我自己本身大學就是讀經濟系,現在也有妹妹正在讀大學』
Jane說完後,我們到了目的地,這次的文化交流變被迫暫停了。
透過這次的交流我也得到了許多學習,
肯亞的學制跟台灣就有很大的不同,不過依我的想像,在肯亞能唸書的人家裡應該還是得有點金錢支持,
她的家庭能支撐至少兩位小孩唸書,那我想他們家庭大概也算是富裕的吧。
畢竟不管在肯亞還是台灣,讀書都是挺花錢的。
我將這樣的結論和所有的感動放在我心中,繼續享受未完待續的今天。